[ 療癒。家趨勢 ]
2024-08-13
在疫情過後的這幾年,很能感受到大家面臨一場突如其來的生活變化,無法預期原本穩定的生活,被未能預測的病毒給整個打亂了,至今,我們都還在重新排列組合中呢!我觀察很多心靈的課程,或是對興趣的培養,為的是讓自己的心靈更安定,像我是個基督徒,因為疫情,也讓我更深切地讀經禱告,讓心中更多無法預知的憂慮可以找個角落抒發交託出去。
家,本是避風港,更是心靈很重要的療癒聖所。
把家打造成一個有溫度的空間,是必須營造的情感存款,因為幫助每個家的成員,在外面奔波忙碌一天下來,能沈澱心理的負向思緒,讓身心靈都重新得力,但要怎麼做呢?人有五個感官,視覺、聽覺、嗅覺、味覺與觸覺,各有不同的設計面向,我想以自己的專業與大家深度的分享:
視覺:整體空間的色彩調性,一個空間呈現的顏色,盡量不多於三種色彩,或是採用色彩同調性去配搭,看起來是柔和放鬆的,至於每個人偏好的顏色各有不同,就需要找出多數家人都可接受的基底色調,在細節上採用配搭去帶出層次感,例如擺放植栽或藝術品。
聽覺:主要與家座落的區域與樓層的高低,對外,像跟鄰舍間或是隔除外界噪音的處理,對內,聲音的穿透與家人彼此的干擾。更進一步的,或許有一個空間是可以設計專為聆聽欣賞音樂的角落。
嗅覺:首要就是整體空間的異味排除設計,像是烹飪或是洗漱間帶來的異味,容易影響情緒。或許利用一些薰香或植物,讓家更有一個味道的調性,像日據時代,很多檜木成為家中主要的樑柱,溫溫潤潤地散發香氣,也是一種穩定的力量。
味覺:在空間設計上,我會利用燈光與人體工學去思考,如入室後的舒適,如何讓味覺被導引出來?曾有一個客戶偏好茶道,品茶的過程中,除了欣賞茶道師的禪靜藝術之外,等待砌茶的片刻,能不能把心落定下來,沈浸在儀式感中,空間的營造就相對重要。
觸覺:是我覺得在整個空間中,最需要著墨的,像是壁面運用石材或是實木,讓大自然中最真實的觸感,隨手可及,在現今科技充斥,虛實並存的生活中,更是能撫慰人。舉凡歐洲很多知名飯店,雖用新建料去維修補強,但仍堅持保留初建房屋的基材,為的就是保留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。
在格局上選擇方正,但在空間上選擇圓融,都是我在設計構思上,最純粹的初衷。
(圖源自Internet)